2023-07-05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与再感染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十二指肠溃疡和胃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

 

消化性溃疡:人群中约有10%的人口在其一生中会发生消化性溃疡。综合多项研究显示,在300万诊断消化性溃疡的患者中,有90%的十二指肠溃疡和70-90%的胃溃疡患者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如不根除幽门螺杆菌,多数患者会面临消化性溃疡的反复复发,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治愈大多数消化性溃疡、显著降低/防止溃疡的复发。

 

胃癌:约90%的胃癌发生可归因于幽门螺杆菌感染。据统计2020年,全球新发胃癌109万例(中国47.9万例,占44%)、胃癌死亡77万例(中国37.4万例,占49%),即目前中国是全球胃癌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最高的国家。

 

胃癌的发生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个体终生发生胃癌的风险为1-5%,遗传、社会经济、饮食和生活方式因素,如高盐饮食、吸烟等,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因素对于胃癌发生的作用都远远低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致癌作用。约37%的癌症是由慢性感染引起的,幽门螺杆菌是胃癌发生发展的最重要的可控的危险因素。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感染者胃癌发生风险,是胃癌的一级预防措施。在感染者没有发生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之前根除幽门螺杆菌,几乎可以完全避免感染者发生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癌的可能;对于已经发生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的感染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虽然也可以降低其胃癌发生风险,但患者仍然面临一定的胃癌发生风险,这些患者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后还需要定期的接受内镜随访观察。

 

结直肠癌:来自NIH的分析数据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结直肠癌的发生相关,其可能是结直肠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2项在2013年发表的分别纳入了22项和28项临床研究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发生率增加,即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结肠腺瘤和结直肠癌发生的风险。有研究显示,在感染早期根除幽门螺杆菌可以显著降低感染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

 

胃肠外疾病: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维生素B12缺乏与某些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这些疾病已经被国内外相关指南/共识纳入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指征。

 

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多在儿童期获得,不经治疗,多数感染者将终生携带幽门螺杆菌,这种慢性感染会导致人体发生持续性、低度的炎症反应,因此与这种持续低度的系统性炎症相关的疾病也被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具有相关性,如心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代谢综合征、糖尿病、肝胆疾病、代谢相关性脂肪肝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目前这些关联多基于有限的和不一致的数据,仍然没有结论。2019年日本幽门螺杆菌管理指南将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糖尿病和慢性荨麻疹纳入了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指征。

 

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后的再感染率:

 

很多患者没有在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时候就进行根除治疗,是因为担心根除后发生再感染。在临床诊疗中观察到,很多被认为是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患者,并不是真正的再感染,而是最初的根除治疗并没有成功。多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后的年再感染或复发率,在发达国家的成年人中较低(<2%),在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和儿童中较高(5-10%)。我国的调查研究显示成年人幽门螺杆菌成功根除后的年再感染率为1.5%,与发达国家的再感染率相近。导致我国感染者幽门螺杆菌再感染的危险因素有:少数民族、文化程度较低、胃癌家族史、居住于中国西部地区及华中地区。

 

已有研究显示,基于家庭的幽门螺杆菌筛查和治疗管理策略比单一家庭成员的筛查治疗更能降低感染者的再感染或复发率。

 

丹诺医药转载自成大夫谈消化,文章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9eo5sf_WHoweNiuib7f14w

 

关于丹诺医药

丹诺医药是一家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专注细菌感染和代谢相关疾病领域,开发差异化新药产品的公司,拥有一个独特的多靶点偶联分子新药研发平台和全球知识产权保护的新药产品研发管线,目前已有多个产品进入后期临床试验阶段,目标适应症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植入医疗器械感染、肝硬化肝性脑病和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等常见和重大疾病,致力于解决这些领域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中国乃至全球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新药产品。

如需更多信息,请访问:www.tennorx.com